發表于:2023-02-06 18:00
開年即開局,開局就招商。
尤其長三角,打響經濟動員令“第一槍”。
激發市場活力,加大投資力度,令人印象深刻。搶跑、沖刺、敢闖,讓招商成為了開門第一件事。
長三角,“以產業比實力、以項目論英雄”,招商成績可圈可點。
這背后得益于,地方提效“抓”與精準“引”。
簡言之,四個字——精耕細作。
擴大投資 重視產業規劃
原來,長三角是一個地理位置。如今,已上升到經濟概念。一說起長三角,上海作為龍頭大哥帶動,周邊兄弟城市支撐。
從經濟總量看,去年三省一市,GDP達到29.03萬億元,約占全國GDP總量的24%;與上年相比,長三角GDP合計量增加1.42萬億元。
作為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區域之一,長三角坐擁8座GDP萬億城市。
2022年,上海以4.47萬億元領跑,蘇州以2.4萬億元排名第二,也是除上海外唯一GDP突破2萬億元的長三角城市,杭州1.88萬億元、南京1.69萬億元、寧波1.57萬億元、無錫1.49萬億元、合肥1.2萬億元分列其后。
但從GDP增速看,僅合肥、寧波分別以3.6%和3.5%的增速跑贏全國平均水平,無錫3%與全國水平持平。
在此背景下,各地接連發布重磅文件提振經濟。與此同時,紛紛出臺含金量十足的招商獎勵計劃。
所以說,從拉動經濟增長的“三駕馬車”看,最有效的手段還是投資。
說到投資,無外乎兩點:做大產業、引進項目。
長三角招商引資,不是以“爆發力”論英雄的沖刺短跑,而是從產業定位到招商謀劃的馬拉松長跑。
實踐證明,產業規劃不清晰,招商工作就不落地。
對于不同生命周期的園區,產業定位的規劃也不一樣。重要的是,根據地方發展現狀去制定,不然做出來就是空中樓閣,難以開展后續的招商工作。
然而,產業規劃不是一蹴而就。若沒有經過專業化的實地考察,精準化的招商研判,就無法把控發展趨勢與前瞻布局,招商引資只能“紙上談兵”。
多年來,谷川產業研究院躬身入局、精耕細作,以招商“結果”衡量產業規劃的重要性。
之前江蘇一個省級開發區,找到谷川產業研究院。該園區以裝備制造、新能源新材料、生物醫藥三大特色產業為主導。
希望在當前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基礎上,對鋰電池產業進行深度解析,并提供產業規劃及招商策劃落地方案。
產業研究小組,對這個行業進行調研與分析。結合本地資源稟賦,找到核心競爭力,考慮產業附加值、市場規模、核心環節和技術成熟度等發展空間。
經過一個月后,300多頁的落地方案交付,并對當地電價生產要素成本過高、沒有龍頭企業等問題提出了建議。
通過產業咨詢規劃報告,谷川依托超過88萬投資項目的資源數據庫,為園區篩選精準的意向客戶。
盤活資源 賦能優勢產業
眾所周知,江蘇縣城的存在感,來源于經濟實力。
5000億+!昆山,扛下首個GDP突破5000億的縣級市。這樣的千億縣,蘇大強還有16個。
GDP破千億是一個什么概念呢?這幾乎相當于一個中小型地級市的水平。
為什么,江蘇縣城能崛起?
筆者認為,主要是政府與企業高度捆綁,拿出全部資源支持,進而實現快速增長。
換句話說,整體盤活資源,賦能優勢產業。
這一點,安徽放出“大招”,不僅讓人眼前一亮,還效果驚人:
芯片有長鑫,推出國產第一代10nm級8Gb DDR4存儲芯片,僅用三年時間成為行業巨頭。
新型顯示有京東方、維信諾,而京東方在2020年末市值已經突破2000億。
智能電動汽車有蔚來、人工智能有科大訊飛。
用合肥市委書記虞愛華的話說,這個投資團隊拼的不是“手氣”,而是“手藝”。
當年,合肥抓住沿海產業的大舉向內地轉移時機,利用區位優勢,整合盤點資源,聚焦于供應鏈的咽喉點,引進重大項目,幫助合肥完成工業積累。
不少地方,認為招商就是招引優質企業入駐,但能把現有的企業做強做大,也是產業持續發展的根基。
即便,短期內不具備招引優質企業的條件,那就解決現有企業的核心問題,培養成地方龍頭企業,也是產業發展關鍵的動作。
正是這樣,合肥從“無中生有”到“彎道超車”。
查漏補缺 產業鏈式招商
長三角招商的“實用之招”:細化產業鏈,打造鏈主企業,實現優勢產業集群“百億全覆蓋”。
換句話說,將優勢產業做精做細,必須摸清楚全產業鏈上的核心產業,進一步做大總量、做強規模。
產業鏈上精益求精付出心思,招商引資上才能更加精準化。
比如,生命健康產業一方面要鞏固生物醫藥、醫療器械等長板領域,另一方面也要快速切入合成生物、數字醫療等全新賽道;而集成電路產業要瞄準CPU、車規級MCU、人工智能芯片等高性能品類延伸拓展。
以前,幾乎碰到什么招什么,招到什么算什么?,F在,就很定向精準,不是什么項目都要,而是要集聚到產業鏈上,通過引入優質的企業,帶動鏈的發展。
不得不說,企業現在注重產業配套、政策減免,也許只解決眼前的成本,之后企業發展所處環境,適不適合長期發展,更需要前置考量。
一個地方拿出“家底產業”,要做好產業鏈招商,形成產業鏈發展。并不是“別人有的我要有”這么簡單,而要立足實際、實事求是,否則到頭來很可能“四不像”,錯過了發展的最佳時機。
想要做好產業鏈招商,最重要的是結合地區的產業訴求、市場情況和相關人才技術條件確定產業方向,關注大環境下產業結構調整轉移的趨勢,因地制宜地制定招商策略。
而在做產業鏈招商之前,做好以下準備工作:
符合產業發展方向
針對國家政策導向
結合本地資源稟賦
契合地方準入標準
產業鏈研究時,上、中、下游關系的梳理研究是常規的方法,這也是遵循生產流程的,稱為供需鏈。
值得注意的是,關聯產業鏈的挖掘。一是,同類產業鏈下的不同細分產業子鏈,簡言之就是生產協作上的關聯企業。二是,關聯其他產業鏈,在生產要素上連接且相互影響的。
一家企業之所以落地后有發展,不僅是上下游關系健全,更重要的是協作產業和關聯產業是否完整,這是培育鏈主企業的基礎條件之一。
結語
隨著“新年第一會”的成功召開,“時不我待”的號令已經打響,宏觀環境明顯好轉,每個區域都在開始奮力奔跑,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在長三角相得益彰。
兔年已至,各地方如何演繹“高質量發展”,值得期待。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