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于:2023-01-05 18:00
今天,發生了一件大事。
《關于優化內地與港澳人員往來措施的通知》發布,港澳與內地恢復通關:
不再對自香港入境人員實施全員核酸檢測;
恢復在港澳國際機場轉機/過境進入內地服務;
恢復辦理內地居民旅游、商務赴香港簽注;
逐步有序全面恢復內地與港澳陸路口岸客運和水路客運;
有序恢復內地居民赴港澳旅游。無論是對于熱衷旅行的民眾,還是對于受到疫情沖擊的企業,這都是一個好消息。
01
1月5日下午的記者會上,香港特首李家超公布了香港與內地“通關”首階段安排:
1月8日起,每日最多6萬名港人從海陸空不同口岸“過關”進入內地,其中約5萬人可經陸路口岸前往內地。
港澳碼頭、機場、港珠澳大橋不設人數限制。
首階段將開放7個出入境口岸,包括深圳灣、文錦渡及落馬洲口岸3個現在正在運作的口岸。
為方便及保障身處內地的港人回港及在港內地人士返回內地,相關人士將不占用“通關”名額。
這次調整,意味著內地與香港的通關有了實質性推進。
積極信號接踵而至,中國經濟真的要反彈了。
企業家的投資信心,也被重新點燃。2023年,請做好全力拼經濟的準備。
02
近年來,香港、澳門的傳統外向型經濟模式,遇到了意外的變化。
在最新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(GFCI)報告中,世界三大金融中心變更為紐約、倫敦和新加坡,香港屈居第四。
正因如此,如何未雨綢繆地為港澳兩地構建新的“護城河”,影響深遠。
香港的破局關鍵,是科創。
香港過去的成功,一言以蔽之,就是很好地承擔了“中介人”的角色,無論是轉口貿易還是金融服務,本質上都是利用專業技能和勞動力資源,聯系東西,溝通中外。
從這個意義上來說,香港也是一個依賴資源的地區。
只不過,專業技能這個資源比較看不見摸不著。想要破局,香港必須為內地和世界提供新的價值,也就是濃縮了專業智慧的科技創新能力。
更何況,發展科技創新的一大特點,就是智能化。
對于寸土寸金且勞動力價格并不便宜的香港來說,是再好不過的選擇。
澳門破局的關鍵詞,是多元。
這很好理解,博彩業在第三產業中占據半壁江山,是澳門必須直面的問題。
9月23日,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專題會議召開,不到600字的新聞通稿中,“經濟制度多元發展”八個大字出現了6次:
中央將在基礎設施建設、重要民生工程、經濟制度多元發展等方面給予全力支持。
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正式掛牌已一周年,建設的初心就是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創造條件。
……
橫琴也許會為澳門的“適度多元”發展打開新的思路,深圳和香港也會在北部都會區強強聯手。
12月21日,粵港澳首次聯合舉辦全球招商大會,三地合筑世界級投資熱土。
本次招商大會,共達成合作項目853個,投資總額達到了驚人的2.5萬億元。
重視程度前所未有,支持力度前所未有,大灣區發展的機遇前所未有。
如今,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城市已不再孤軍奮戰,而是被作為一個整體來看。
城市之間長短互補,優化布局。
大灣區正以高水平的開放姿態,向全球投資者展現出招商引資、合作共贏的誠意。
03
疫情三年,內地與香港之間,不少民眾期盼著能盡快恢復正常通關。
這是徹底走出疫情的關鍵一步。
據了解,因為疫情下無法正常通關,香港地區一些中小學不得不保持線上教學,因為部分同學家住深圳,屬于跨境學子。
還有來往于深圳和香港兩地的從商者、旅游業界人士等等,他們也在熱盼通關。
2023年,是內地居民港澳自由行開通20周年。
20年前,非典結束之后,因內地居民港澳自由行,使得港澳經濟有了新的增長點。
如今,隨著疫情政策的一步步優化,又一個經濟重啟鍵已經悄悄啟動了。
新的一輪摸著石頭過河,也開始了。但我們有信心。
這兩座特區曾一次又一次地為中國探索出新的可能。這次,當然也不會例外。
相關文章